,邀请到美国婚姻平权运动之父Evan Wolfson,Blued社交软件,淡蓝网创始人耿乐、促成同性婚姻在美国全境合法的Obergefell v. Hodges一案代理律师Mary L. Bonauto,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者韩大元教授,中国同性恋亲友会执行主任阿强,耶鲁大学法学院研究员龙大瑞(Darius Longarino)、国际法促进中心(CIIL)执行主任刘毅强、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张膑心、华东最早的LGBTIQ社群组织之一LesGo创始人后萍、第一位向国内外媒体表明同性恋身份的中国执业律师周丹、首批罗德中国奖学金获得者张婉愉等出席。
2018年夏天,国际法促进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代表处、同性恋亲友会、同志平等权益促进会联合发起彩虹法学院,在国内首次将具有法律背景的LGBTQ青年人聚集在一起,有力地尝试了利用法治途径推进LGBTQ群体在中国平权。
彩虹法学院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窥见得到的乌托邦:在这个乌托邦里,我们可以敞亮地谈性,可以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性别和性取向,可以思辨地去看权利与社群。这个乌托邦并不遥不可及,在这里,社群运动的情绪能找到理性抒发的语言,各种取向的人都能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坚持与信念能重拾它应有的力量。
为释放彩虹法学院的潜力,国际法促进中心、哈佛中国法学会、同性恋亲友会、同志平等权益促进会选择于3月8日(星期五)以及3月9日(星期六),在美国与哈佛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彩虹法学院全球峰会。
本次全球峰会将聚集中、美两国LGBTQ议题范围内处于领先位置的实务界和学术界人士,围绕“Winning LGBTQ Rights in China: What Next?”这一主题,吸引所有关心LGBTQ议题在中国现状与未来的年轻人,并且通过主旨演讲、专题座谈会、恳谈酒会三种方式将业界贤达的经验与知识传递给所有全球峰会的参与者。
他山之石:我们可以从美国的经验中学习什么?(主讲人:Evan Wolfson、Mary L. Bonauto;对谈人:刘毅强、张膑心)
青年人参与同志运动与社会运动(与谈人:张婉愉、陈瑶、周一帆、吴启智、高杨洋;主持人:饶皓宇)
比较宪法视角下的性少数群体权利框架(主讲人:韩大元;对谈人:Evan Wolfson)
中国同志运动的未来(主讲人:阿强、后萍;对谈人:Evan Wolfson)
哈佛大学法学博士,著名的国际师,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罗格斯法学院、惠蒂尔大学法学院等兼职教授,“婚姻自由”(Freedom to Marry)组织的创始人和主席,被誉为美国推动婚姻平权之父。2004年获选《时代》(Time Magazine)百大影响人物。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检察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Blued创始人、CEO,淡蓝网、淡蓝公益创始人。2016年获英国《金融时报》颁发的商业魄力奖。在由公益公司转为社会公司后,将公司定义为成一家伟大的、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商业公司。
自1990年以来担任GLAD的民权项目主任。2015年,她成功地在美国最高法院就Obergefell v. Hodges一案进行了辩论,使得同性婚姻在美国全境合法。她是Goodridge v.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这一开创性案件的首席律师,该案件使马萨诸塞州在2004年成为第一个同可以合法结婚的州。她也是Kerrigan v.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一案的共同律师,康涅狄格最高法院在该案中也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她在美国宪法学会咨询委员会任职,也是美国律师协会个人权利和责任部性取向和性别认同委员会的联席主席。
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耶鲁法学院法学研究学者、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Darius Longarino 博士在加入耶鲁中心之前,曾在北京从事美国律师协会法治倡议工作,管理促进同性恋权利的法律改革计划,并与多家中国公益法律机构合作。
国际法促进中心执行主任、红色高棉国际特别法庭被害人代理律师、柬埔寨金边皇家法律经济大学兼职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先后任职于方达律师事务所、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国际刑事法院上诉分庭。
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LL.M.、国际人权法项目全额奖学金获得者,现以全球公共服务伙伴身份供职于OutRight Action International。曾在国内担任数年公司律师,并于2010年创办LesGo (华东最早的LGBTIQ社群组织之一),从事LGBTIQ社群能力建设、公众教育和倡导。2015年被遴选为全球公益法律伙伴,并于201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性别法中心任访问学者。
同性恋亲友会执行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南都公益基金会银杏伙伴,多家知名媒体专栏撰稿人。
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曾任职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并曾在国立台湾大学(2016)、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017)及巴黎政治学院(2018)任访问学者,《军事空间行动国际法伍默拉手册》的核心专家,并担任《国际人道主义法律研究杂志》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哈佛法学院法律科学博士生(SJD),耶鲁法学院中国法律中心、纽约大学法学院美亚法律研究所任访问学者。第一位向国内外媒体表明同性恋身份的中国执业律师。